查看原文
其他

想让孩子自由成长,得先从改变父母开始

2016-12-05 纳兰小丫 有机会网

有机会原创文章

作者:纳兰小丫

分享育儿过程中关于“自由”的小经验

本来计划好了,全家一起去户外玩耍,但是刚下车,妈妈就开始念叨“不要跪在地上呀,你这一件是新衣服!”、“叫你不要用这个玩具来装水,现在坏了吧?”……几番下来,孩子开始觉得索然无味,想回家的时候,妈妈一边开车一边数落“这么大的草坪你还不喜欢玩,给你自由你也不要。”

是不是觉得这样的场景非常的熟悉?再来看一个例子。

和老公商量好了,从今以后给孩子自由,于是早上孩子吃饭爬到了桌子上不制止、中午在电烤炉边玩耍也不提醒,直到下午爬到桌子上打翻开水瓶才开始琢磨,这孩子是自由了,但是这岂不是无法无天?

(一)我所理解的自由

每个人,无论是刚出世的婴儿,或者耄耋之年的老人,都渴望自己是一个自由的人,可以无拘无束的表达自己的观念,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想去的地方,但是每个人都受制于自己或他人,总是不能获得绝对的自由,这是毫无疑问的。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匈牙利诗人斐多菲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阐述了自由的重要性。

美国一位叫英格索尔的律师用一句非常形象的话简单明概况了自由的意义——“自由之于人类,就像亮光之于眼睛,空气之于肺腑,爱情之于心灵。”

到底什么是自由?个人认为,自由就是人们想无约束地获得利益和幸福的意识和行为,同时自由是相对的,是需要受到限制的,完全无约束的自由反而是种伤害。


△ 见过了大海之后,才能感受到自由和广阔的意义。

(二)自由对幼年孩子的重要性:几点个人体会

自由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那对年龄尚小的孩子呢,自由重要么?下面分享几点我个人的体会。

首先,自由有利于孩子正常发育,身体健康。

我家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听了很多前辈建议,要求定时做这个、做那个,后来经过摸索和学习之后,还是树立了一个基本的观点,应该按需来养育,而不是才开始就定各种规则。所以后来的情况就是——想喝奶就喝,不定时喂奶;想拉尿就拉,不端尿,也不刻意提醒;能爬就爬,不能走也不强求和引导。

一开始的时候看不到明显的好处,后来发现到了2岁离乳、三岁多不用哄一觉睡到天亮、不需要半夜起来尿尿、走路不借助学步车走得很好……孩子基本无生长和发育的问题,也没遇到过养育的烦恼。

比较而言,周边的一些孩子,从小按时吃奶的可能会厌奶、很早就用学步车走路的反而出现踮脚走路、从小就催尿的孩子经常自己憋尿等问题。

其次,自由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我非常喜欢我儿子的一点就是孩子脸上的笑容和自信,在陌生的环境下,他也会非常自然地和人打交道,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思维清楚、表达完善,眼睛里都是闪亮自信的光芒。这在我身边很多孩子的脸上是看不到的。


△ 身心自由的孩子,都特别自信活跃

相比周边一些心事重重、眼神里满是忧虑和退缩的孩子,我的孩子会更加的轻松和自由。这个性格一方面源自于我和孩子爸爸一直都亲自养育,另外一个方面源自我们的教育观念,多给他自由:想爬就爬,想滚就滚,凡事鼓励“去试试吧”。但是一般会讲清楚规则和后果。做得成功会进行表扬,没有成功会分析原因,一起去探索更好的方法。

此外,有利于孩子缩短叛逆期或者没有叛逆期。

此观点来源于《夏山学校》,个人非常赞同——

“我预言自由发展的儿童将不会经历叛逆期,我不了解他们为什么非要经过这个阶段不可。如果他们小时候没有被父母捆绑和约束,他们长大后为什么要反抗父母。甚至在半自由的家庭里,当父母和子女们相当平等时,反抗的事情根本不会发生。”

等我自己真正有了孩子之后,我才开始关注家庭教育,关注周边人的家庭教育——别人是怎么样对待自己的孩子,以及反思我自己小时候怎么被父母对待,这才真正开始理解为什么家庭教育和原生家庭会对人的一生,包括价值观、生活方式等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大部分的中国孩子都有叛逆期,因为大部分的孩子从小就被父母强迫,捆绑,这里不做深入分析,回忆下我们那些被父母约束不准做这个做那个的童年时代一切都了然。

(三)如何才能培养自由的孩子

我们需要说明的是,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也没有绝对自由的孩子,也找不到完全自己成长的孩子,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受到父母、教师或社会的影响。

那么,到底怎么样才能培养自由的孩子?

第一,尊重孩子,是给予孩子自由的基础。

很多父母,尤其是我们父母那一辈,很少有“自由”概念,觉得“我把你生出来养大这么不容易了,凡事你还想要自由?没门!”孩子是你生的,你养的,没错,但是孩子从生下来开始,他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对自己的生活有选择的权利,这点是毫无疑问的,不能因为你是生他养他的父母就能剥夺他的权利。假如早期的自由被剥夺,会造成成年后的什么后果?尊重孩子,这是给孩子自由的基础。

第二,父母需要想清楚,限制自由目的何在?

不准孩子去到处奔跑是怕孩子摔伤么?no,有时候实际上只是不想晚上回去洗一条裤子。

事实上,给孩子多一点自由,你就会失去一部分的自由,增加一些负担——你让他在广袤的大地上奔跑,那么就随时跟着他奔跑、随时满头大汗准备换衣服,而不是陪着他安静的坐着玩一个玩具那么舒服;你让他自己学着吃饭,你就需要给他清扫战场。

很多时候,我们做父母的限制孩子的自由并不只是为了孩子,或者说只是为了让我们自己减少麻烦。


△  和小羊在一起的和谐,源自于爸爸对他自由的呵护,我更多的时候担心伤害。

一味限制孩子的自由,来达到自己减少麻烦、或者为了培养别人眼里所谓的“乖小孩”,实际上自己会非常的累。因为任何一次的限制,你就需要找一个理由进行说服。与其双方都不满意,还不容易敞开自己的心扉来,把本该属于孩子自由还给他。

第三, 蹲下来倾听,让孩子自由表达。

孩子幼年的时候,其实都不大会直接地表达,而我们的父母总是会太着急地替他表达,代替他接受或者拒绝,或替他去做很多事情,而不是真正蹲下来,和孩子站在一个高度,耐心的去倾听。孩子连表达的自由都被限制了,其他自由从何而来。

我经常遇到这样的父母,外人和孩子说早上好的时候,孩子还没来得及开口,一旁的父母就会很着急的催促,“阿姨问你早上好呢,还不做声?”我问过一个很可爱的小女孩,为什么你有时候不和人问好呀。她说,“我有时候还没说出来,妈妈就催我。有时候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不想说。”这真的是三岁多小孩说出来的话,他们单纯直白,没有任何的做作。

当你真正听懂了孩子内心需求的时候,这个时候,给予的才会是孩子真正想要的。

第四,增加沟通技巧,让孩子自由行动。

在很多家庭,对孩子做的任何事情,家长都会啰嗦“不准XX”“你怎么又XX”之类的话,觉得孩子做的不对,应按照自己的要求来。一般孩子很少会听得进这些啰嗦,除非你真的很大声阻止,他才会跟你抗争,但是他心里一定是不满的。慢慢长大之后,就会开始嫌弃你啰嗦,和你直接吵架,或者干脆对你不理不睬。

个人见解是,如果孩子做的事情有安全风险,你应该有技巧地引导,首先应该肯定孩子在做的事情意义。

今天带着孩子在雕塑附近玩,他趁着我一个不注意就爬上去了,我当时心都颤抖起来了,可是还得强装镇定,慢慢跑过去,非常冷静地说,“你这么厉害了呀,可以爬这么高了呀!”      孩子有点得意,“是呀,妈妈我好厉害的。”

“嗯嗯,这么高你看看是不是危险?”我靠近他,扶着让他看,他有点犹豫看了下,点点头。“你知道摔下去头会怎么样不?”“我知道呀,会出血的,会和我头上的那个包一样(之前摔伤缝了几针)”,然后他就开始下来去玩别的了。

如果我当时一上去就阻止他爬高,或许今天又会是一场战争,我用迂回的方式让他自己把这个危险的问题意识到,然后顺利解决问题。


△ 肯攀登的自信,来源于日常自由的积累。

当然,如果孩子做的事情没有安全风险,那就让他按照自己的想法玩耍,别没事就唠叨,父母在一边做好后勤保障即可,你也可以一起玩,这样能消除代沟。

最后,自由有度,不能放纵。

很多父母无法理解自由和放纵的区别,借用《夏山学校》里的一段话来说明:

“在一个严格的家中,孩子没有任何权利,在一个放纵的家庭,孩子拥有所有的权利,而在合理的家庭中,孩子与父母有平等的权利,学校也是一样。”


△ 风筝如果脱离了线的控制,离坠地也就不远了。

如果孩子真的做错了,比如在幼儿园,他脱离老师单独行动造成老师担心或埋下危险等,这个时候就需要认真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让他认清行为将导致的一系列后果,保证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如果因为他的自由导致了其他人的难堪或者不愉快,换位思考、认识错误、进行道歉这个程序也是必须的。

需要重点突出的是,换位思考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非常好的一个方法,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担心么?如果你被别的小朋友推了,你会开心么?这样孩子很容易理解,几次之后也会慢慢懂事。

自由都是有度的,父母不能放纵孩子拥有所有的权利,孩子能做的必须合理。

《夏山学校》里关于自由的谈论里有一段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家里有一个自由发展的儿童,带来的危险之一是成人对他太感兴趣,他便成了注意力的中心。如果周边都是自由发展的孩子,一切都是自然和自由,没有一个孩子会显得突出,没有一个孩子会受到鼓励去出风头,同时也不会有一个孩子嫉妒自由发展儿童的情形。”

我家儿子刚进幼儿园的时候,确实是因为从小自由放养,很多行为都会和其他孩子有所不同,因为不习惯幼儿园的一些群体活动而努力主张自己的想法、行为和大部分孩子有所不同而被老师关注。作为家长一面需要和老师沟通,把自己的教育观念和孩子的性格告知老师,希望能够理解,另外一方面也要针对当前幼儿园的规则(其实也是未来的社会规则)提前告知孩子,让他开始去习惯自己未来要生活的环境。

现在有的家长为了保证孩子的自由,不惜重金把孩子送去体制外幼儿园、学校,或者不惜辞掉工作自己教孩子,来陪伴孩子,个人觉得这些都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包括经济基础、家庭实际情况、个人职业规范、夫妻价值观、你对孩子未来期待等)进行慎重选择,不能盲目跟风一味要自由,假如到最后自己无法坚持,还得回归原来的轨道,导致孩子世界观分割,反而会酿下各种苦果。

关于作者

纳兰小丫:公益达人&育儿能手。关注健康生活,渴望回归本源,力求在繁杂的生活之外追寻一片心灵的净土。

(编辑:Jing)

相关文章回顾




长 按 打 赏

为有机会成长与坚持打赏




有机是一种生活,独立是一种态度,有机会分享你我的品味和追求。
联系我们
media@yogeev.com(合作)farm@yogeev.com(农场)post@yogeev.com(投稿)

多转发,人人有机会扫描二维码,关注有机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